冉兒於電視節目介紹,當然要捧場的啦! 1日帶著爸媽與小弟到新竹市的東大路去看新竹國際玻璃藝術節,這邊
共有 5個館是跟玻璃工藝品有關。絕大部份展覽是藝術家、玻璃業公司與美術科系學生們的心血結晶,是不可以
拍照的,所以只拍攝戶外、以及可拍攝玻璃介紹區。我個人推薦一定要去“國際玻璃藝術館”,這是此次活動的
主題館,離開展場門前「經典區」一位名為理察先生作品,我最喜歡了,你可以親自走訪看看,那一項是你最喜
歡的呢?
冉兒於電視節目介紹,當然要捧場的啦! 1日帶著爸媽與小弟到新竹市的東大路去看新竹國際玻璃藝術節,這邊
共有 5個館是跟玻璃工藝品有關。絕大部份展覽是藝術家、玻璃業公司與美術科系學生們的心血結晶,是不可以
拍照的,所以只拍攝戶外、以及可拍攝玻璃介紹區。我個人推薦一定要去“國際玻璃藝術館”,這是此次活動的
主題館,離開展場門前「經典區」一位名為理察先生作品,我最喜歡了,你可以親自走訪看看,那一項是你最喜
歡的呢?
搭手扶梯來到義大利館二樓,這邊算是展館有互動效果的影音教室。我覺得世博展館如果沒有互動效果,嚴格上
不能算是好的展館,像是台灣館的LED天燈、德國館的動力魔球、韓國企業館的3D電視,等都有互動的遊戲或
展出,比較能讓人溶入該國的情境中。義大利館是藉由光影的互動小遊戲,讓人了解義大利的歌曲與人文,還不
錯。2樓詳細的介紹義大利雕塑設計與建築,充滿了文藝復興的風情,仿佛是佛羅倫斯的商人在裡面導遊哩。
這裡的互動室走道比較暗,所以就算是人潮多,感受也不會太擁擠。不過,有時候人是挺多的啦!
經由帶隊的Emily溝通,我們順利地在忙碌的一天工作後,晚上8點前由貴賓通道進入了義大利館。義大利館是我
最愛的歐洲館,米蘭工藝炫麗奪目,像是D&G、Prada的服飾、媽媽年輕時騎乘的偉士牌速克達(Scooter),知
名的義大利跑車法拉利(Ferrari),C片區的義大利館是一場歐洲時尚精品之旅,絕對是場視覺的饗宴。
同時義大利館的中庭是一個挑高建築,身長300cm的模特兒立於身旁,部份由牆邊向下俯視,還有一西洋交響樂
鋼琴、小提琴編制掛於牆上…義大利館是最有誠意的歐洲館之一。因照片太多了,義大利館將分為上、下兩篇。
這這是瑞典館,此行的第二站。我們在此需待上兩天時間,因此還登上頂樓VIP專屬的PUB區,在晚上看世博園
歐洲區、以及遠方大橋的夜景。瑞典館強調環保與城市生活改善,而北歐擅長的工藝設計、琉璃品、天花板燈飾
也是觀賞焦點。北歐的瑞典館很有赤子之心,還可以溜滑梯與盪鞦韆,很有童趣。
在夜晚時拍下的瑞典館外觀,館前的那一個“達拉木馬”是瑞典的象徵,作為本篇的首張作品,瑞典館真的是越
夜越美麗。瑞典館在5月份還引進華夏地理雜誌,更添增其文化與旅遊價值,對瑞典的印象很好。
第一天進入世博園區是週六的下午,我們到台灣館參觀;因為隔天就要開始工作,一行人儘量放鬆心情,由世博軸
走到台灣館參觀,途中看見了中國館,氣勢果然驚人,是世博會的國家館中最高的,比沙烏地阿拉伯館(沙特大公
國)還要高。
台灣館雖然不大,但是一次也只開放40個人入場,我覺得很好逛,而且在美麗的解說員的講解下,讓外國人與大陸
當地人更加了解台灣之美。
這篇文章應該是此次上海世博會最後一篇才是,但是在工作與參觀了七天之後,我更覺得自身學識的不足,所以我
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書局中,搬回了大約8kg重的書藉與雜誌;以前就看得懂簡體字,此次一次買了12本書與財經
雜誌。
常聽到“讀萬卷書、不如行萬里路”;但是術業有專攻,一個人的視野總是有限的,一本30~ 60人民幣可以獲得
日本、中國、香港等專業人士的精華,以及財經記者的新觀點,外加一個手提袋,我才花了321.9元人民幣。
在母親節的前一天,弟弟特別請爸媽吃個中飯,我們在內湖德安百貨附近吃完鐵板燒後,就決定到最很很夯的白石
湖龍骨吊橋走走,就在碧山巖附近。我們從金龍路開車上山不到15分鐘左右,就在停車場旁,很好找到這個北市府
今年開建完的紫色天梯吊橋。這邊還有當地人開的餐飲、咖啡座,賞花、看夫妻樹、走樹林中的小道,我們還在路
邊採了野生的川七回家煮。
只要開車到碧山巖牌坊前,即可以看見右手邊的吊橋。這邊停車也算方便,天氣好時可以前來踏青、散心。
這是參加HTC活動獲贈的一盒早餐,不過打開之後才知道是「珠寶盒法式點心坊」的水果蛋糕。乾乾的,很適合作
下午茶食用。外包裝的素面紙盒,真的很像是一盒珠寶、裡面也用玻璃紙封住,感覺很用心,在此介紹一下;口味
偏甜,但是若搭配紅茶類,應十分合適。 是以普羅旺斯產區的杏仁膏為基底、加上高比例的堅果油質以及蜜清的
水果等持色,口感算是挺綿密的的糕點。
上面有蜜漬的無花果、芒果、水蜜桃片以及一乾乾果類,口味有一些重,但不會太甜,如果兩、三人搭配下午茶,
來到北海道心中一直掛念的事,就是可否賞到楓紅,因為天候還不夠冷,此願望在第一天首勝大雪山層雲峽,算是
落空了。到了第四天的札幌市大通公園,才算真的實現。啃玉米的同時,看著身旁紅葉,心中好感動!(生長在台
灣、但沒去奧萬大的我…XD)。開放型公園,除非是踏在草坪上、或是特別駐足欣賞公園裡噴泉、花團造景,不然
覺得自己就置身在札幌市區裡;這是全市的公園,此刻也是我的公園,一個兼容並蓄的城市、一個沒到過北海道,
想投入大通公園懷抱的台客。
札幌的下一個目標是市區大通公園與時計台;惟時間充裕,又免費參觀舊北海道都廳(北海道庁旧本庁舎),是
一座磚造的新式巴洛克建築,陳列北海道跟俄羅斯、韓國、中國黑龍江省、外蒙古的交流紀念品。時計台則是木
造建物,其鐘樓在1881年設置完成,一點鐘時敲鐘1次、依次類推,對街有一二層樓露台拍攝的地點,入內參觀
要¥200。往時計台的街道上,還見到漂亮的書店、以及北海道新聞社、札幌給人的感覺並不忙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