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曳山展示館裡陳列著每年11月2至4日舉行的唐津秋祭「唐津く

んち」中所使用的14台曳山。換句話說,你可以在11月2、3、

4日三天來唐津看祭典,主要分為夜間遊行的《宵曳山(よいや

ま)》,與白天遊行的《お旅所神幸(おたびしょしんこう)

《町廻り(まちまわり)》兩類。

 

 曳山是文政2年(西曆1819年)製作的「赤獅子(紅色獅子頭)」

作為開端的,後續才有了與赤獅子對比的青獅子,以及日本神

話、名將軍等曳山的製造的傳統傳承下來。  

(一出JR站即可見曳山的介紹碑)

到了唐津,儘管沒有恰逢唐津秋祭,但曳山幾乎成了至唐津必

看的文化之旅。

拜youTube之賜,可見2008年的宵曳山、唐津くんち町廻り

影片;活跳跳的音樂與遊行澎湃的人聲,好有活力的祭典!!

多謝拍攝的朋友們,並此分享: 

現場展示了江戶時代到明治時期所打造的14個藩國吉祥物,每

一台都是手工精細的工藝品,從第一藩的「赤獅子」到十四藩

的「七寶丸」都有,被指定為國家的重要有形文化財產。其實

曳山原本應有15座的,但其中的一座紺屋町吉祥物「黑獅子」

在明治中期損壞了,目前只留畫像供後人追憶。

image1501.jpg  (黑獅子 紺屋町;資料來源:唐津geocities.jp資料) 

(唐津神社就在曳山展示場旁,是白天遊行的終站,所有的曳山都是要貢

獻給神社的)

 

這14座豪華絢麗的吉祥物,最高的身高達6.8公尺,每一座都

有不同的色調與風格,親臨遊行,或是到展示場觀看,才可以

看出其宏偉的身影與炫目的色彩。

 

以下以n番曳山"名前" 町名  製作年(西曆年份)介紹:

1番曳山"赤獅子"刀町  文政2年(1819) 

文政 2年刀町石崎嘉兵衛因為看了祈求驅散病魔博多祇園山笠祭典而受到

感動,聚集朋友到回老家後製作赤獅子曳山,並貢獻給了唐津神社;隨著

赤獅子的誕生,成為唐津くんち市內遊行的開端。

赤獅子是頭號,是曳山重視傳統習俗上第一順位資格曳山。在每年11月3

日進行的お旅所神幸中,赤獅子頭上平安角位置會繫上白色的祭神驅邪

幡,以祈禱曳山遊行平安。


2番曳山"青獅子"中町"  文政7年(1824)9月

青獅子橫側豎兩邊的耳朵,以及分叉開成二個角,並非獨角造型,被外

認為能與赤獅子用雌雄成對,最可以跟赤獅子對比的曳山。


3番曳山"亀と浦島太郎"材木町  天保12年(1841)9月

民間寓言故事的「浦島太郎」,但烏龜背並不是浦島太郎在故事裡應有

光寶氣的裝扮。因年代久遠,已不明白變更裝扮的本意。不過,一般認

因製造20年後需更替換新,所以才換成現在的這個人偶。

 這是日本民間流傳的浦島太郎神話故事

 

4番曳山"源義経の兜"呉服町 天保15年(1844)9月

出JR唐津站走一會兒就可見到商店街之一的"吳服町"。作為吳服町曳山
代表的4號源義經頭盔畫像,就成為吳服町商店街的入口標誌。

番曳山"鯛"魚屋町" 弘化2年(1845)9月

細工人(雕塑師)與塗師(漆匠)皆不明的作品;大海裡的鯛魚,是用來祝賀
祭神吉祥物,鯛魚曳山那紅色溫潤的光澤,是這裡從小孩到大人都最喜愛
的曳山。
現在我們看見的是隔了21年重新油漆的曳山,它在2003年10月19日重新
上色;現在鮮明朱紅色和金色的魚鱗線條成為了它的招牌。 

番曳山"鳳凰丸"大石町 弘化3年(1846)
按中國神話的鳳凰為題的曳山,本身如一艘寶船的造型,所以重量亦高達
3噸重,所以造型跟其他曳山略有不同。

番曳山"飛龍"新町 弘化3年(1846
新町的飛龍是仿造中國飛龍的傳說而來,與鳳、烏龜、麒麟一同被認為是
四大神獸。飛龍曳山在遊行中的活動力最強、常可見其上下劇烈擺動;其
可動性的設計,是模仿中文漢字的龍字的右偏旁的象形意義,好似能迅速
的飛天潛水一般。

番曳山"金獅子"本町 弘化4年(1847)8月
是曳山中第三個以獅子為主題的作品,據說金獅子是日本最是大的獅子頭
偶。同時,金獅子全身的塗飾上以金箔裝飾,十分富麗堂皇。

9番曳山"武田信玄の兜"木綿町  元治元年(1864)9月

 

戰國時代武將武田信玄所有的盔甲。曳山所造盔甲造型與古書記載或有不同

,特別是武田信玄盔甲最著名的獅毛的特徵是在兩側,曳山則強調在頭上的

獅鬃造型。

 

10番曳山"上杉謙信の兜"平野町  明治2年(1869)8月

戰國時代的武將上杉謙信頭盔作為模型的曳山,也是由昭和時期一直到平

成年間,花紋變化最多次的曳山。據史料記載,分別在昭和3年兩次、35年

、57年各一次,共進行了四次重畫,如「菊座珠文」改為「雀三羽」;「

小札」改為「波地龍紋」的,平成15年也有花紋上的變動。

image1021 (1).jpg  image1022.jpg 

 (資料來源:唐津geocities.jp資料)

 

11番曳山"酒呑童子と源頼光の兜"米屋町  明治2年(1869)9月

與其他盔甲形態曳山不同之處,是有了嗜吃人肉的日本百鬼之首"酒吞童子
"充血的大眼。這是日本古老故事,受天皇之命的源賴光用計砍殺了酒吞童
子故事為基礎的曳山。

12番曳山"珠取獅子"京町  明治8年(1875)
以神社前的石獅子為模型作成的曳山,一般獅子的龍珠是在腳下,而珠取
獅子的頭上環繞著立體珠子,十分可愛與有趣。

13曳山"鯱"水主町  明治9年(1876)
常參觀日本城的人對"鯱"一定不陌生,它是被拿來裝飾在天守閣的屋瓦。
鯱是模仿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海獸。頭部跟老虎很相似,脊背有尖刺,尾巴
常向後高仰起來,它從口吐出水,被認為有防火的意義。
有趣的是,當初水主町並不是想作鯱造型的曳山,而是想作成龍王丸造型
但當時,江川町已在造製作龍造型的「七寶丸」了,所以水主町才改作
此造型的曳山。
兩座曳山糾葛還不只於此;神輿曳山巡城順序,都是以製造的年代排序
的。以曳山完成順序來看,鯱是先的。不過,七寶丸則率先貢獻到唐津神
社的曳山,孰先孰後?一時之間成為當初町組街坊間的糾紛。
13號曳山的鯱、與14號曳山的七寶丸是在同一年月製造的,就無法製造先
規矩辦事。因此11月4日往神社出發行程中,七寶丸先出發,鯱跟隨,
下午過了坊主町交叉路口時候則順序交替。

14番曳山"七宝丸"江川町  明治9年(1876)
江川町製造七寶丸船型曳山,主要是因製造曳山的工匠居住在以船業為主
的大石町。七寶丸是裝載傳說中的七項寶物的寶船;與鳳凰丸同樣是船型
的曳山,其具有張力的龍頭是最大特色。
所謂七寶,分別是寶珠、軍隊指揮、小木槌、隱身蓑衣、寶袋、勾玉石、
一對捲軸;巡行期間,軍指揮、小木槌等以被取下來巡行。

 
以上這是我整理的資料,希望對大家對於唐津曳山神輿源由有
更詳盡的認識。下次赴曳山展示場時,可以更了解曳山文化與
歷史背景。
希望來訪朋友"留言"給我,給我一些鼓勵啊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dew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